翻閱年前筆記,寫了一篇百年前女人自覺的故事之後,近日從收音機聽到一則報導,讓我再檢視女人成長路程的痕跡。美民主黨黨內總統提名候選人有兩位,一位女士,一位黑人,二者都是美國會參議員,競選連月來口水戰越演越激烈。三月初,美俄亥俄州民主黨初選投票的前一日,一位六十多歲的居民受訪時表示:從有投票權日算起,他從來不把票投給女性候選人,但是聽過希拉蕊克林頓女士的演說之後,他決定投克林頓一票。聽他這麼說,我覺得相當諷刺,心裡有一個不能公開的疑問:如果今天候選人克林頓的對手不是一位黑人而是美國白人,這位從來不曾投票給女性的男士,他會改變他的投票習慣嗎?
美國社會有一個禁忌『歧視』,立法不能歧視殘障,不能歧視不同種族,不能歧視黑人,不能歧視女人…。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在公共場所,尤其是政府官員,對涉及歧視立場的言論,都非常謹慎收斂,像上述的那位男士所以敢言只因他要強調的是他『現在』要投給女性,幾乎不可能有受訪者敢明言絕對不投票給黑人。美國社會普遍相當包容,民主的運作也相當成熟,但是牽涉種族的問題時,他們的態度比牽涉男女問題時要曖昧得多。歧視女性是態度不正確,歧視黑人則輿論嘩然,但真要面對種族問題時,卻是許多美國人不願公開討論的議題。
據報導,克林頓女士到三月為止的初選過程,已有兩次起死回生的紀錄,而這兩次都是中年女士積極投票救活的。有許多婦女接受訪問時都說看著希拉蕊被媒體修理,刺激她們以往被忽略的憤慨經驗,她們說看到女人有難,女人豈可背棄?何況分析克林頓的政見,女人務實的優點,實在比對手美麗的演說詞要可靠多了。更有人氣憤的指責一位很有名氣的女黑人電視主持人歐普拉女士,譏諷她為了吸引年輕人的收視力,急著靠邊站選擇很受年輕人歡迎的黑人奧巴馬先生。根據受訪者的經驗,她們認為,在美國,六十歲以上的婦女,是被社會忽略的『少數團體』,幾乎成為隱形一族,許多婦女視把第一位女性推上美國總統的大位為己任,賣力地為自己的希望替克林頓鼓吹,因而有那兩次具體投票的行動產生救活的效用。女人不該小看自己。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年以上的婦女,有這樣的觀察經驗:幾對夫妻朋友聚餐聊天,有些婦女只是靜靜地聽,偶而點點頭表示贊同,從來沒有不同的意見;有些是要說話的那一刻,卻被坐在旁邊的丈夫揮開阻止,或用腳在桌下踢以示警告。前者我目睹無數次,後者則是朋友的經驗談。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丈夫羞於妻子的言論?幾年前我也有類似的經驗,朋友談話間說及非洲的貧窮,恰巧我看到一篇文章談及美蘇冷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撤離許多原本在冷戰期間為鞏固作戰據點而設的軍營。美蘇兩國在非洲駐軍期間並沒有在當地的基本建設上下功夫,再加上非洲許多國家沒有美蘇軍營會撤離的防備政策與措施,許多非洲的城市在美蘇兩國拔營之後成為空城,這些是造成非洲貧窮的許多原因之一。在座的男士,別人的丈夫,用一種你在胡說什麼的口氣說冷戰期間,非洲哪有什麼美軍駐地,然後把話題轉開。回到家,我特意翻出那篇報導再閱讀一遍,本想寄一份影本給他挑戰一下,證明他對此事的無知逞一時之快,但這能改變他那種『女人不要講話』的態度嗎?倒是我從此改變對他的看法。前些天打電話給臺灣的朋友,鼓勵她到『逆風行腳』所經的路途上給年輕人加油,去感受一下年輕人的熱忱,讓中年沈寂的心境熱活起來。朋友竟然問我:你先生肯讓你這麼做?我很納悶地問什麼意思?打電話給朋友說我的感受,還要徵求先生的同意?女人啊,女人,如果你會思考,你能明辨是非,那麼,給自己一點堅持,讓自己的聲音存在。
收音機的另一則消息,美加州柏克萊大學將與阿拉伯國家某大學合作教學,培養阿拉伯人的工程人才,對方的條件:不准接受阿拉伯女性學生,這引起柏克萊大學女性校友的強烈批評。轉訴這新聞給我先生聽,他回說:柏克萊也不必去改變別人的『文化』,阿拉伯的女人是很沒有地位的,她們不能上大學的。我說,柏克萊大學可以說『不』,他們不必違背教育的平等原則,委屈女人的權利,只為建教合作而向歧視女人的文化低頭,何況取消建教,損失的是阿拉伯人,不是柏克萊大學。沒錯,柏克萊可以說『不』,我先生同意這個觀點,親愛的讀者,你的看法呢?
一月二十八日時代週刊報導有關阿富汗女孩受教機會的障礙。儘管有心人士這樣呼籲:讓女性接受教育,她們的下一代受教育的機會將大增;若要解決阿富汗的社會問題如綁架、砍頭、犯罪等惡行,要從教育著手;培養人性,根除人類的獸性,教育是唯一的途徑。但是普遍沒有受過教育的父母,依然堅持女孩不能拋頭露面,不能與男孩同處一室,不能讓女孩子在男老師的課堂裡;想想看在這種自我限制的文化下,女孩智慧成長的機率有多大?有一篇報導說阿富汗的小學生人數,男女的比率大約二比一,到了青少年期的教育,男女生的比率成為四比一。這種情形下合資格的女性教師(至少要有高中文憑)將『永遠』缺乏。阿富汗人很自豪女人是代表家庭的榮譽,認真思考這句話所代表的文化,讓我完全不瞭解他們所謂『榮譽』的意義;拋頭露面、與男孩同處一室、向男老師學習,有傷榮譽?阿富汗的女性什麼時候才能自覺這實在是『愚女』的美麗謊言。
一位十二歲的女孩珍惜她受教育的幸運,她說,我喜歡上學,學習新知讓我感到自信和責任。我要把握受教育的機會,終有一天,我可以拯救我的國家。根據研究報導,針對任何一個社會和經濟的指標都顯示:越多女性接受高中教育的國家,這個國家在全民健康、民主、經濟上的運作都有較正面的成果。也許柏克萊大學可以考慮在阿富汗培養女性師資這將影響阿富汗百年歷史。
3/23/08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百年前一個女性自覺的故事:介紹「The Awakening」 by Kate Chopin
成長是一連串的突破。有人一生平靜,有人一路坎坷。有人接受扶持,有人堅持自苦。成長是一連串的突破,不管選擇哪一條路,都是自己的決定。
女性自主在一八九九年是異端邪說。當年,這本書一出版即被列為禁書。那個年代成年女子的身份是配偶,女性的價值是理家教子的代表,她們沒有社會地位,沒有投票權,更沒有自我意識的概念。作者藉由女主角Edna的故事表現她本身女性自主萌芽的強烈意識,強調自我的價值高於一切不能妥協,要拼得你死我活才能顯見自我實體的堅持。這樣的堅持在那個女人是無名氏的年代裡,是多麼寂寞、坎坷的奮鬥。
Edna糊里糊塗結婚生子抓不到生活的重心,不滿意自己的生活,只依稀感受要突破的苦惱。在掙扎突破的迷茫中以為既定的身份:妻子、母親,都是別人強制的包袱,先要擺脫這些身份,自我的存在才能顯現。她耽於幻想以忽略的態度來逃避職責;同時,她孤立自己又無法承受自己的無能,以為全世界的人都與她對抗。家庭老醫師洞悉她的苦惱、徬徨,伸出同情的手和聆聽的耳朵,但她要依自己的步調追尋,遲疑接受同情而退縮自苦;她選擇行徑前衛的鋼琴師為朋友,在鋼琴師的鼓動下讓她原本頑抗的心做出更多叛逆的行為。丈夫的成熟與體貼變成她不能忍受的諷刺與負擔而要求離婚,事實上她又擺脫不了情愛的慾望。故事強調Edna要先走出先生附屬品的陰影,才能追求內心的情愛,但是她理想情愛的追求卻又不見容於社會的規範禮俗。她在沮喪苦惱的情緒裡迷茫沉思,執意獨自咬破自束的繭,卻無法破繭而重生。在灰暗的成長路上,沒有知音,沒有扶持,沒有光指示她成長的方向。最後在絕望無欲的心境下走向死亡之湖。湖水很冷,她的思緒依然堅持情空的自由: 在死亡的邊緣還認真地強調生命裡所有的親人,沒人能佔有她的身體、她的靈魂。對她而言,死是完全自我的唯一途徑。
其實Edna不僅需要強硬的翅膀飛越社會既定的套索,她更需要智慧的指點在羈絆與放任間求得平衡,體悟飛揚的自由不能得之於與社會教條無休止的對抗中。今日女性自主不再是寂寞的訴求,但是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女性自我覺醒的意義與珍惜,還是需要持續鼓勵的。如果女人的生活只為履行各種不同身份附加的義務,忙碌過日子而委屈自我成長的意圖;如果一些女人的時間多得不知如何排遣,無法忍受獨處的時光而迷失於物質娛樂的世界裡;終有一天女人回顧生命,會因為生活路上看不到成長的痕跡而對自己失望,因而看輕自己。女人要給自己一個彩色的生活空間,給自己一個可以投入的嗜好,終身學習,建立信心,經濟獨立,言行自主負責,交幾位好朋友,安排一些娛樂,善待自己,經營自己的幸福。
百年前一位智慧的女性替我們啟蒙鋪路,百年後女性自覺的路途雖非惡劣也不友善,大眾對女性平等尊敬的認知,有待我們繼續奮鬥,我們奮鬥路上相扶持,分享自覺的甘苦,不孤單。
3/15/08
女性自主在一八九九年是異端邪說。當年,這本書一出版即被列為禁書。那個年代成年女子的身份是配偶,女性的價值是理家教子的代表,她們沒有社會地位,沒有投票權,更沒有自我意識的概念。作者藉由女主角Edna的故事表現她本身女性自主萌芽的強烈意識,強調自我的價值高於一切不能妥協,要拼得你死我活才能顯見自我實體的堅持。這樣的堅持在那個女人是無名氏的年代裡,是多麼寂寞、坎坷的奮鬥。
Edna糊里糊塗結婚生子抓不到生活的重心,不滿意自己的生活,只依稀感受要突破的苦惱。在掙扎突破的迷茫中以為既定的身份:妻子、母親,都是別人強制的包袱,先要擺脫這些身份,自我的存在才能顯現。她耽於幻想以忽略的態度來逃避職責;同時,她孤立自己又無法承受自己的無能,以為全世界的人都與她對抗。家庭老醫師洞悉她的苦惱、徬徨,伸出同情的手和聆聽的耳朵,但她要依自己的步調追尋,遲疑接受同情而退縮自苦;她選擇行徑前衛的鋼琴師為朋友,在鋼琴師的鼓動下讓她原本頑抗的心做出更多叛逆的行為。丈夫的成熟與體貼變成她不能忍受的諷刺與負擔而要求離婚,事實上她又擺脫不了情愛的慾望。故事強調Edna要先走出先生附屬品的陰影,才能追求內心的情愛,但是她理想情愛的追求卻又不見容於社會的規範禮俗。她在沮喪苦惱的情緒裡迷茫沉思,執意獨自咬破自束的繭,卻無法破繭而重生。在灰暗的成長路上,沒有知音,沒有扶持,沒有光指示她成長的方向。最後在絕望無欲的心境下走向死亡之湖。湖水很冷,她的思緒依然堅持情空的自由: 在死亡的邊緣還認真地強調生命裡所有的親人,沒人能佔有她的身體、她的靈魂。對她而言,死是完全自我的唯一途徑。
其實Edna不僅需要強硬的翅膀飛越社會既定的套索,她更需要智慧的指點在羈絆與放任間求得平衡,體悟飛揚的自由不能得之於與社會教條無休止的對抗中。今日女性自主不再是寂寞的訴求,但是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女性自我覺醒的意義與珍惜,還是需要持續鼓勵的。如果女人的生活只為履行各種不同身份附加的義務,忙碌過日子而委屈自我成長的意圖;如果一些女人的時間多得不知如何排遣,無法忍受獨處的時光而迷失於物質娛樂的世界裡;終有一天女人回顧生命,會因為生活路上看不到成長的痕跡而對自己失望,因而看輕自己。女人要給自己一個彩色的生活空間,給自己一個可以投入的嗜好,終身學習,建立信心,經濟獨立,言行自主負責,交幾位好朋友,安排一些娛樂,善待自己,經營自己的幸福。
百年前一位智慧的女性替我們啟蒙鋪路,百年後女性自覺的路途雖非惡劣也不友善,大眾對女性平等尊敬的認知,有待我們繼續奮鬥,我們奮鬥路上相扶持,分享自覺的甘苦,不孤單。
3/15/08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生的喜悅
二OO八年,三月二日午後十二點五十三分,你幾乎是沒有哭的來到人間。三個小時之後,兩家的阿公、阿嬤、阿伯、阿舅、堂哥快快樂樂地擠在醫院的小房間裡,看著你抱著你,有分寸地壓低聲調訴說喜悅而你安安靜靜地睡著,享受滿室的溫馨。
臺灣的四位『阿祖』在電腦螢幕上看著你,掩不住的幸福在電話那頭蕩漾著。因為你的到來,阿公阿嬤在臺灣的三十位近親因而進階一個輩份;九歲的表姨,十歲的表舅可體會到新生命到來的意義?
昨晚你的阿公出差回家後,特地穿著紅毛衣要求跟你合照,迫不及待地將照片貼到他的部落格;你的阿嬤將你的照片傳給她的好朋友分享,他們都說這麼年輕的阿嬤真讓人羨慕喲。阿嬷坐在你的床旁看你睡覺,握著你小小的手指,一邊讀小說,享受安靜的滿足,難怪阿嬤的朋友要羨慕了;你的舅舅陪著你,讓你的父母休息,他已經等不及要教你合氣道,教你跌倒時保護自己的招數;你的父親一星期來對你的照顧,從生疏到熟練,滿心的歡喜;你的媽媽看著你不停地說好可愛好可愛。你的父母已經籌畫你的教育基金,媽媽已經計畫夏天時帶你去看風箏,他們急著要你融入他們的生活。你是小小的幸運兒啊,降臨在親人的期待裡。
八十多年前,在美國,在臺灣,有八位嬰兒初生,因緣際會組成四個家庭,家庭成長代代相傳。三月二日午後十二點五十三分你的到來,又開啟了新一代,你將在美國的文化下成長,而你的基因有英國人、德國人、日本人、臺灣人的特色。生的喜悅在承傳中落實。喜悅要化成學習的動力,期待你基因的特色在成長中圓融。
3/10/08
臺灣的四位『阿祖』在電腦螢幕上看著你,掩不住的幸福在電話那頭蕩漾著。因為你的到來,阿公阿嬤在臺灣的三十位近親因而進階一個輩份;九歲的表姨,十歲的表舅可體會到新生命到來的意義?
昨晚你的阿公出差回家後,特地穿著紅毛衣要求跟你合照,迫不及待地將照片貼到他的部落格;你的阿嬤將你的照片傳給她的好朋友分享,他們都說這麼年輕的阿嬤真讓人羨慕喲。阿嬷坐在你的床旁看你睡覺,握著你小小的手指,一邊讀小說,享受安靜的滿足,難怪阿嬤的朋友要羨慕了;你的舅舅陪著你,讓你的父母休息,他已經等不及要教你合氣道,教你跌倒時保護自己的招數;你的父親一星期來對你的照顧,從生疏到熟練,滿心的歡喜;你的媽媽看著你不停地說好可愛好可愛。你的父母已經籌畫你的教育基金,媽媽已經計畫夏天時帶你去看風箏,他們急著要你融入他們的生活。你是小小的幸運兒啊,降臨在親人的期待裡。
八十多年前,在美國,在臺灣,有八位嬰兒初生,因緣際會組成四個家庭,家庭成長代代相傳。三月二日午後十二點五十三分你的到來,又開啟了新一代,你將在美國的文化下成長,而你的基因有英國人、德國人、日本人、臺灣人的特色。生的喜悅在承傳中落實。喜悅要化成學習的動力,期待你基因的特色在成長中圓融。
3/10/08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