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二二八與臺灣民主

這是去年的文章。雖然我還是深信臺灣年輕人的民主勇氣,而我是一位無可藥救的理想主義者;但看今日臺灣的政局,難免有『焦慮』的心念。雲程先生說:臺灣人易騙難教。唉。怎麼辦?
2/26/09


記得四、五年前跟家庭醫師抱怨我的膝蓋在做某種動作時會疼痛;醫師敲敲這裡摸摸那裡之後,給我一個口頭配方:多運動,把膝蓋上方的肌肉強壯之後,膝蓋疼痛自然會消失。這種『頭痛醫腳』的處方,在半信半疑的態度下,我到健身房加強步行健身,在跑步機上維持二十分鐘一英里的速度,三、四年下來,膝蓋確實強壯多了,但有時走不到三十分鐘的路也會累。舊曆年夜當我看到幾位臺灣年輕人決議從臺灣南端屏東鵝鑾鼻健行至台北的消息,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我做不到,但也興起哪天把花蓮縣從北走到南,認識自己成長故鄉的念頭。長途健行需要體力和毅力,看這群年輕人『心血來潮』的決議,一方面讚賞他們的熱情,一方面擔心年輕人半途而廢。
隔著洋每天關心著『逆風行腳』的動向:高雄、台南、嘉義、彰化、台中、苗栗、新竹、桃園一路走來,在他們樸素的步伐裡看到年輕人的堅持,看到臺灣百姓的鼓勵與冷漠,想像著行腳人群在冷風中,肉體與心智的掙扎,在腳底水泡中迎接第二天的挑戰。看著他們的前進,我常忍不住眼眶含淚內心不由自主的溫暖起來。八零年代以前的臺灣年輕人,因戒嚴的禁令沒有集會的自由,那時候無法做到的凝聚集會,今日的年輕人做到了;用一種幾近無聲無色的行腳,在無人的山區,在風中、在雨中;在熱鬧的市區,在車輛喧囂中、在人群加油聲中,散發年輕人民主自由的響鐘,叩問一群沈默的百姓。
昨天到西雅圖臺灣會館參加二二八追思會,與會的大都是上了年紀的同鄉,聽著他們回憶兒時二二八的景象,想著今日臺灣年輕人與二二八的情結問題;上個月臺語課翁老師的一句話又在耳邊響起:不要深化仇恨,不能忘記歷史。『逆風行腳』在二二八當天走到六十一年前事件發生的台北城作為終點站加入紀念晚會,不正是臺灣年輕人展示二二八遺愛的追懷。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終於寫在臺灣的歷史記錄,是臺灣朝民主自由前進的轉捩點,在審視歷史的過程中堅持民主的追求。雖然民主運動的過程,不時因吵雜的步調而躑躅難行,但我總相信再給臺灣人二十年的民主教育,讓經過民主洗禮的年輕人治國,臺灣將有一番新氣象。
追思會在海鮮粥與二二八影片觀賞中結束。主辦人說明本來要提供尤魚粥追思三位受難者的遭遇:當年三位朋友相聚共享尤魚粥時被警察抓走,從此下落不明,受難者家人每逢二二八都以尤魚粥祭拜。(主辦人買不到臺灣尤魚,以海鮮取代)。回家的路上,會館裡人人一碗粥的景象讓我思考去年在臺灣掃墓的意義。祖孫三代圍著曾祖父母的墓園吃著祭拜的果食,祖代阿公阿嬷回憶往事,父代壯年人加強已經模糊的記憶而孫代青少年拿著紙筆紀錄著家源的故事…,慎終追遠的文化在食與言中流傳。我心中頓時開朗,臺灣的文化不正是多數平實百姓的生活言行凝聚果實,落地生根而長遠。二二八的遺愛正傳達著:走民主的路才能避開獨裁的大屠殺,而這信念在臺灣年輕人的心中種植民主的堅持,一代傳一代。
二二八的歷史正是遺愛人間的民主覺醒。

3/2/08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中國情結:第三假設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Toyota為了在中國促銷,車商加強他們的售車後服務,惠澤私人關懷,半夜凌晨手機呼叫,銷售員服務態度一樣熱心。文中指出一位銷售員曾接到一位前客戶因酒醉不願駕車,要求這位睡夢中的銷售員載送回家,這客戶買的車不過是Toyota的Camry,這種車在台灣或美國大概是中等價位,但在中國是高級車,車商在買賣成交之後,還得行『交接典禮』,讓買主邀請親朋好友一起觀禮,車商大事結綵(只差紅地毯),車主在親友前風風光光地炫耀一番。讀此報導腦海呈現有趣的畫面,也讓人窺見外商在中國生意難為的一點苦經。
如果此時,日本政府大刺刺地批評中國忽略人權、干預西藏治權、迫害法輪功信徒,在中國的日商,聽了會不會跳腳,想辦法傳達日商在中國的掙扎,要求日政府在中國人權上噤聲?回想去年,中國進口的玩具因不合安全規定,大規模地在美國市場下架,卻不見新聞媒體『嚴厲』指責,而布希政府也樂得以局外人看待這事件。中國市場對外開放以來,全世界的企業家有他們的國家做為後盾,立新的商業稅法條規支持企業家在中國相爭這一塊經濟大餅,各國都在一個原本封閉陌生的國度裡,想盡辦法得到最大的利益商機,他們抱持在商言商的態度避開中國政府最不願意聽到的人權批評、言論自由、一黨專政的罪行。這些國家與企業家都很樂觀的相信,中國與外商經濟行為互動,一旦中國的百姓生活水準普遍提升之後,中國政府的政策必定修正,以符合世界的潮流,中國民主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老實說,有時候也用這種理由說服自己來看待中國情結,只是多年來看中國政府批評臺灣,禁止臺灣政府臺灣百姓,以臺灣之名對外的任何活動,那種無視於臺灣百姓存在的高傲心態,再加上中國對百姓人權言論的監控,司法政黨的獨裁,讓我對中國民主化的期待一再失望,確認只有臺灣自強自立才有遠景。
曾經因氣憤讓我期待一種重大的災難降臨中國,經濟泡沫引起社會動亂,或巨大無比的天災,讓中國在災難之後痛定思痛要求改革。看了『The China Fantasy』,中國幻想:我們的領導人如何淡化中國的鎮壓,這本書才知道以上這兩種中國情結,在美國政府要員、中國通的學者與大企業家之間普遍存在,且大多數人偏於樂觀的趨向。作者Mr. James Mann曾任外交職務,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七年間,任洛杉磯時報在北京的代表,Mr. James Mann關切美中問題且有深入的研究。(現任:Johns Hopkins University’s Paul H 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他認為中國大災難發生可能性不大(有此預測的如:Mr. Gordon Chang的著作: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Mr. Chang認為中國銀行系統將有嚴重的失控危機,至令中國政府改革。),但是Mr. Mann擔憂多數人對中國民主化抱持的態度過於樂觀,他指出美國對中國的經濟政策鬆綁,失去與中國談判人權自由的籌碼,輕易地讓中國進入世貿組織,而真正受惠的只有美國大企業家與中國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少數的商業菁英。美企業家不以中國民主化為己任,他們沒有道義上的包袱,美國到中國的旅客,都停留於中國幾個設定的模範城市,很少有旅客做深入的鄉村探訪,對貧富懸殊、人權迫害的社會情態從無接觸,旅客的模範城市經驗,構成他們對中國進步的假象;而中國少數的菁英並不期待民主化,正如蘇俄的商業新貴,因為政治上的不穩定將不利於他們的既得財富,他們不要有這種道德義務加身。
可喜的是美國人尚有寧死不屈的自由精神,當企業家營利的方式傷害到美國立國精神或大多數人的利益時,群眾要求修正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Mr. James Mann以學者的立場提出中國情結的第三個假設:如果未來的十年,中國政府繼續在政黨上不容異己,沒有第二政黨的存在空間,在媒體上持續新聞言論的控制,在人權上照樣迫害求公正的百姓,百姓依舊沒有言論、集會的自由,司法上還是一黨獨尊的局面,美國對中國未來政策的走向是不是需要正視問題的存在,認清期待中國朝民主發展,只是美國一相情願的假設,體悟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將損及美國民主精神而做正確的應變。他說,今日的中國可以毫無困難的制訂兩種法規,一個與外商交易時各國認定的條文,一個是中國百姓需要遵守的條文,而法律上公平性的條文中國政府是不輕易行之於個人權力保障的。他認為從新審視美中的政策,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當務之急。
如果中國政府選擇Mr. Mann的第三假設,其實就是行之多年的今日中國政策,我們是不是也要嚴肅面對,如何應變?國家的命運不能建立在期待他國改善的夢想上。

2/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