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打開心窗

回娘家總喜歡陪父母親到近郊的鯉魚潭散步,在那兒認識許多不同背景的晨走同好,在潭邊的亭子裡吃過最熱情香醇的偏食;常常一路享受悠閒的氣氛一邊聽父親說故事。在這個潭邊散步,他看到令人深思的生活態度。
李先生和王太太年約七十,經常在潭邊散步。在去年的同時段裡,兩位長者都經歷心臟手術,復原期間也都回到潭邊繼續晨走。王太太把自己全身包裹在厚厚大衣裡的同時,把自己的心也鎖在緊閉的情緒裡;別人給她的微笑、招呼,她無法坦然回應總是避開視眼的交流,低頭作答或茫然以對,幾個月後就過世了。李先生則每天雇用計程車來到潭邊,拄著柺杖慢慢地走,只要一天能多走一步都是值得慶祝的勝利;他不因蹣跚的腳步難為情,接受別人的關懷感謝別人的鼓勵;在加強自己體力的同時,讓朋友、陌生人的友情滋潤他追求改善生活品質的慾望。
很幸運,那天陪父母晨走時遇到爸爸故事裡的英雄:『啊,今天,我自己開車來的。』李太太在一旁高興得直點頭,我禁不住對他深深一鞠躬,聽他興奮述說病後第一次開車的驕傲。李先生,王太太,手術後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影響他們一生一死的命運?
回家的路上,去療養院探望行動不便的外婆。很不幸,外婆十多年前昏倒後的復原期間,時常自暴自棄哭鬧不願接受自己不良於行的事實,又不能採納別人的建議:藉用四輪柺杖重新學習走路。幾年下來,肢體日漸萎縮,每次去看她,都覺得不捨而痛心。一個人的固執可以造成這樣大的傷害能不警惕嗎。如今,她已不認得我們,但願過往生活的悲傷也在她的記憶裡失蹤,不然看著自己終日困在輪椅上的懊惱,她如何消遣?怨嘆只會增加悲苦,而悲苦正是年老時最要避免的陷阱。在父親的建議下,我們推著輪椅到戶外,讓外婆享受初秋的晨光,她臉上的興奮深深感動著我,陽光照在她臉上,流露近乎天真的喜悅,那是我要抓住的永遠的婆。
進入中年,常常習慣於多年的生活方式而定於一式的循環,或是給自己藉口而失於新體驗的詣求,有時也因惰性特意避免牽動不必要的人情往來。但是回頭看王太太、李先生以及外婆的遭遇,『接納』應是一個好的生活態度:接納友情、接納批評、接納新知,都可以讓心胸充實,而接納批評,更能學習謙虛,又可看到事情的不同角度,生活因有新的活力智慧而豐碩。
打開心窗,給自己拓寬知性、感性上的視野,學習張忠謀先生『終身學習』的態度;主動拿起電話,向朋友問安,給久未聯絡的朋友一封遲來的電子信;刻意參與不同性質的藝術文化活動,讓生活增添色彩。牽動它,在窗的另一邊,是一切的未知等著去尋訪探究;牽動它,在窗的另一邊,讓自己迎向新的挑戰。

7/9/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