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客與客之間

年輕時在餐廳看到長輩相爭付帳的肢體景象,不懂其中的玄機,只覺得好笑;年紀大了雖悟出這玄機的一二,卻學不來,有些應酬話不想說也說不出口…,這其中牽涉太多的人情世故,有時感到相當累人。
一群人站在餐廳門口,互相讓來讓去,誰也不肯先踏進一步,自認是有禮的推讓,卻無視擋住旁人的進出,禮貌是這樣狹義的嗎?
一位年輕人沒有替長輩開門,長輩斷言他沒禮貌,真是如此?
一位長輩替一位年輕人開門,年輕人堅持不肯,有必要嗎?
一位長輩替年輕人開門,年輕人微笑說謝,不是也很好?
作客,準時與宴是基本的禮貌,你說是吧。
年輕的官員因遲到讓主人在餐廳門口焦急地等人,這兩者的行事,一個是不好,一個是不必吧。
不管他的職位多大,不需要在官場之外,朋友的聚會裡說官話吧!一個飯局下來,只聽他自誇連篇的功績,和一些溢滿的美辭,讓再好的佳餚都食不知味,可惜了。
朋友相聚除了好菜好酒,最令我懷念的還是好話題,而這種懷念是可遇不可求的幸福。客人的人數、菜單,請客前都可以預先『設計』,但是餐桌上熱絡的氣氛卻是行雲如風,有許多變數,有時連主人都有意想不到的無力感。有些人談笑風生說八卦,雖會贏得滿堂的哄笑,卻不能回味;若有人稍微說一點個人觀感的話題(即使說的是一部電影)總有人急忙地切入轉話鋒;有些人不管別人說什麼,都可以把話題接下去成為自己的專題;一群作客的客人,把主人的邀宴成為私人俱樂部的餘興聚餐喧賓奪主壞了主人的雅興。有些人很會說應酬話,有的說的恰到好處,聽了歡喜;有的說過頭,讓被稱讚的、旁聽的都不自在,有些應酬話成為公式,說者與聽者都不感動,朋友之間,實不必如此。做主人的,招呼朋友,張羅茶點,很難得放鬆參與話題,若此時又急著清洗碗筷,那麼賓主營造的歡愉,將隨著嘩嘩的水聲流失大半。臺灣早期,見面總問:呷飽末?表示一種生活上的關切,請客時也非要客人吃得撐不下才覺得盡了主人之意。生活水準大大提升的今日,宴請時,除了食物之外,若能在思緒互動的精神食糧上多用心『設計』,對與宴者而言,那真正是最賞心幸福的享受。
最近朋友之間互邀作客,相聚六七次之後,再好的朋友也成了話題重複的負擔。有一晚,坐在朋友家的餐廳,心不在焉的聽朋友談旅遊舊事,無聊的心情讓我警覺到夫妻之間的相處,不也是有這種無法避免的重複感?這一閃的靈感,被當時的話聲、笑聲打斷,但它駐足於腦海;昨天下班的路途上,腦筋突然一亮,給自己找到答案:夫妻一起成長,學習新的『招式』,刺激夫妻相處的新鮮感。為什麼朋友不能一起成長?如果朋友也能一起成長,那麼相聚時,我腦海裡時常浮現的煙霧沙龍:文人、工程師、科學家、哲學家、商人、音樂家、旅遊者,把酒歡談的羅曼蒂克,將不再只是幻影,客與客之間的生命風情,將落實為新知的激盪,引發的波痕將久久不散…。
唉,朋友一起成長,是可遇不可求的幸福。

2/17/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