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話橋

曾經看過一本小說:建橋人的故事(The Bridge Builder’s Story)作者Howard Fast不是寫如何設計、施工,而是把橋在生活的角度廣泛的意識型態化。人類的生態因地理環境的牽制,若沒有橋的媒介有許多地方到達不了。人與人之間呢?我們常常把一生的機遇說成:命中注定。一連串的遭遇累積的成長其實也是橋的作用將它們連結而成的一生。
故事以回憶的方式將男主角Scott的過去事件和現在的心境相互穿插,寫一位上流社會年輕人的心路歷程。Scott 主修土木工程,他為了進一步瞭解德國的強大建設,學了七年的德語。1939年的五月Scott偕同門當戶對的新婚妻子Martha搭船到歐洲渡蜜月,兩位都還是在學的大學生。父親是一位飛機製造商,被白宮委任顧問,因為這個關係,這對年輕人成為船長的貴賓。旅程中,餐桌上有關Scott背景的談話,引起在座擁護納粹人士的注意。
Martha依依不捨的離開巴黎,在幕尼黑的旅社裡Scott百般懇求Martha照原定計畫停留德國,參觀當地的建築。雖然Martha對當時納粹黨的作為,心有警惕想要離開,也還是陪同Scott去聽希特勒在廣場上的演說。Scott說不出什麼理由, 出門前把祖父送的手槍帶在身上。在人群中Scott無意間把手放進口袋,這個動作,卻成為監視他們的納粹軍人的藉口,兩人當場分別被抓走。在牢中,Scott看著新婚妻子被納粹殺害,他自己在被送往另一牢營途中逃亡,被在納粹軍營附近開妓院的鴇母Berthe收容。Berthe,猶太人,同情Scott的遭遇也為了報復納粹黨的殺夫之恨,派譴自己的兒子護送Scott脫險。
回到自己的家園Scott内心充滿愧疚,在學校過一個沒有夢的生活。但是,那是一個大變動的時代,1939年九月,納粹橫掃波蘭,兩天之後,英、法對德宣戰。一位曾經遭到納粹迫害的老師鼓勵他,隨同老師到歐洲戰場,參加建橋補給拆橋破壞的特殊部隊。戰場上,求生的掙扎,同袍的戰亡及目睹納粹集中營的慘狀,在Scott的記憶裡留下深刻的傷痕。
12年後,Martha依然在他的夢裡出現,Scott也擺脫不掉戰爭的影子。他無法和自己的過去妥協,也無法以平常心看待受過納粹集中營迫害的女友。老師鼓勵他接受一位經歷過戰爭的心理醫師的治療。在醫師的牽引、追述、激將下,終於能夠從愧疚中剝繭而出,面對戰爭的殘酷。第三次到德國,去Dachau集中營憑弔,想像女友Janet曾經遭遇的苦難。探望Berthe,讓她有機會發洩戰時為求生在納粹營辦妓院的矛盾與懺悔,與她再一次深談對宗教信仰的失望和追求。Scott給自己的過去搭建許多溝通的管道,在時間的軌道上從橋的這端走到橋的那端,審視歷史的愧疚而釋懷,珍惜今日的情愛而重生。過去的事件傷痕依舊,但是在夢裡,他不再窒息。面對Janet,不再只是憐愛,他讓Janet的經歷安置在他內心遠橋的一方,由衷尊敬Janet今日對生命的熱愛,張開雙手再擁抱時,是安心,是踏實,是快樂。
作者絕口不提建橋,卻處處看到橋的作用。Scott必須回到Janet受傷害的集中營去體驗那刻骨銘心的痛才能瞭解她不敢接受他的愛的矛盾。在今日,旅遊東歐還參觀集中營嗎?有關集中營的書頁上,堆滿骷髏的相片已經夠刺激,我以為不必再親身去看那些受害人的頭髮,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干擾。要不要過這個橋,決定在於個人。
橋,讓湖、河、海、山的兩邊連結往來。建橋的理論太深奧我不懂,但生活體驗中開車過橋,若橋的前後有山洞,或橋的前段路是高度的上坡,開車的人常變換車速而影響過橋的通暢。這種情況放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上也有它的影響,我們就叫它心橋吧。溝通如果建立在互等的原則下,可以有建設性的對話,如果有一方常輕易就覺得別人的話『語中帶刺』,自卑感重卻怪別人不尊重,另一方為了怕說錯話,小心翼翼的表達意見,這樣的溝通真累;相反的,一方只想在語意上佔上風咄咄逼人,也教人招架不住。心橋的兩端若是高低落差大,有一天兩端的交流終將低緩停滯而乾固;就像Scott若一直以憐愛的心態與Janet交友,將得不到Janet的回應,因為Janet不要憐,只要愛。
2007年八月初,美國明里蘇達州一座橋齡四十年,跨過密西西比河的公路橋,整個橋面垮下來。正值下班時間,五十多部汽車掉到六十多呎下的河裡,幾天過去了,失蹤的人存活的希望渺茫。報上標題:我知道他不會回來了。寫受難家屬的無奈與不安。看到這標題的瞬間眼眶一緊,腦海裡一個念頭閃過:可憐,他們之間的橋也斷了,在那時候整個事件的衝擊變得真實與有情。
聽一位退休的橋樑專家說美國在六零、七零年代設計的橋,橋齡要求大約一百年,鞏固性的要求很多都是比標準超過一倍,比如橋面的負載量要求一千噸,實際上可承受兩千噸。但是現在經費有限,已經不能像往常那樣『奢侈』了。有一位橋樑專家在受訪時說:橋樑工程的設計、維修其實是難不倒工程師的。長久以來,最困難的是與政治人物溝通,橋樑的經費一向不是政治家熱衷的話題,橋的維修因而被忽略了。因為這個事件,州裡有許多老橋的州長,不得不面對州民的擔憂,重新審查橋樑維修的必要性。但願工程師與政治家的心橋因橋斷了,而能互通的搭建起來。
橋,不論有形的或無形的,流通才有作用,維修才能經久。

11/15/07

2 則留言:

短笛無腔 提到...

Great choice of title: succinct, says a lot, easy to pronounce.
I love the fist half of the article. I can feel the deep emotion and symbolism of the book-almost a great literature in the making. You described it so well. I can feel the emotion of the book in your essay.
My personal feeling is that the parts talking about "最困難的是與政治人物溝通" kind of weakened the 文氣 of the whole article. Stop without this part would make this essay better. But, that's just me.
Being an engineer, I don't like the logic of this sentence: 橋,讓兩邊的湖、河、海、山連結往來。A bridge connecting 2 lakes? How about this: 橋,讓湖、河、海、山的兩邊連結往來. Or 橋連結湖、河、海、山的兩邊. --farmer

知鳥的沈思 提到...

這篇文章以小說為題借題發揮,而『最困難的是與政治人物溝通』是受訪者真實的體驗。話橋,讓我對虛構與真實做一種試探,後者更讓我深思,動容。因有他,無形有形的橋都在其中了。
你是對的,應該是橋讓湖、河、海、山的兩邊連結往來.謝謝。

知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