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非洲,那遙遠的大地

最近一位學佛的朋友傳來電子信,主題是珍惜食物和水,打開附件全是受飢餓摧殘至皮包骨非洲人的照片。我回應:珍惜食物和水本應如是,這些國家會這麼貧窮,大多是獨裁、暴政與貪污使然。朋友回應:『萬事不離因果』,這樣說,我實在很不以為然,用因果來看待這些『難民』,更顯得他們的無辜了。本來對非洲很陌生,也不關心,三年前讀一本以非洲國家,Botswana,為背景的暢銷小說:The No.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才引發對非洲的注意力。這本書就像書上描寫的非洲生活一樣簡單,作者Alexander McCall Smith藉女偵探辦案過程掀開當地的人情文化,展現粗壯的大自然景色,描寫怪異神秘的風俗民情;大熱天,樹蔭下坐著看天,看遠方,看牛羣打盹,不曉得什麼是匆忙,是書裡當地居民的生活寫照。書裡自然原始的素質激發起讀者平實的人性,道出嚮往簡單生活的心聲;但是,在真實的世界裡,他們真有這樣的福氣嗎?
Botswana的版圖大約有美國德州這麼大,位於非洲南部,與South Africa 和Zimbabwe為鄰。一九六六年脫離英國攝政成為民主國家,是非洲僅少沒有受戰爭迫害的國家之一。人口約一百六十萬,而牛隻的總數約3百萬,是歐洲牛肉的主要來源之一,她也是世界第三大產鑽石的國家。在政治安定,豐富的資源下,本可建立一個關心人民教育,推展社會福利的民主國家,Botswana的百姓卻飽受人為疾病的摧殘。據報導,全國有百分之三十六的成人生活在AIDS(愛滋病)的恐懼中,這些成年人正值奠基創業的年華,卻成為國家的負擔。每年大約有六萬個嬰兒出生,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母親是HIV POSITIVE。這些嬰兒本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無辜承受人為的罪過,小小生命慘遭病毒的折磨,這些報導看了教人沮喪。
非洲,人類歷史的發源地,世界文明的搖籃;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非洲佔有什麼份量?非洲有五十多個國家,七種語言,以非洲最大的國家蘇丹為例,自一九八三年以來內戰連續不斷,主要的原因是種族、宗教、地域、政治及資源分配上,錯綜複雜的糾纏,互相僵持動武,大量屠殺異己;非洲其它的國家或多或少也都有類似的問題存在,人類文明的搖籃淪為今日的殘喘苟生;有些國家因石油礦產的發現而期待轉機,但石油開發製造更多的貪污與環境污染,貧富的差距更讓貧窮的人無辜地跌至地獄的深淵。
多查資料的結果,發現作者筆下的世界與真實的狀況有很大的出入;許多有關非洲的新聞報導總是離不了戰爭屠殺與貪污。記得讀過一篇報導說美俄之間的『冷戰』結束後,因雙方不必繼續在世界各地經營軍事據點,兩國在非洲大量撤離,軍地頓時成為空城,當地的經濟瞬間蕭條,不僅美俄的輔助減低,英法也對非洲失去投資的意願;再加上非洲國家立國的基礎與能力不足,冷戰後的非洲情況非常不樂觀。這麼多年過去,雖然有不少新興的國家朝民主的體制邁進,但戰爭與疾病讓非洲的前途不看好。一位蘇丹出生的大亨,Mo Ibrahim,大 約十年前看準非洲的市場,創立電訊公司,Celtel,於二OO五年以三十四億美元轉售;這位大亨於二OO七年十一月起,每年要以五百萬美元為獎金頒給得獎的非洲民主國家元首。他提出八個條件,其中有:給百姓安全感、提倡法治、人民有經濟和政治的自由,獎金要等到得獎的元首任期結束,不眷戀職權,離位後方可分十年領取;外加每年二十萬美金給這位退休的元首經營慈善事業,讓他退而不休,繼續為百姓的福利努力。
這位大亨在回饋非洲的同時,希望物盡其用,發揮最大的效用,獎勵執政者立功,立名,鼓勵年輕人從政,這獎金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據他說非洲元首的退休金少得可憐),改善非洲百姓的命運,我以為這些是他慈善理念的原動力,若以因果觀來看待他的義行,豈不看輕他為善的動機?
法治與民主體制的進展路途艱辛,歐美先進國家實在需要伸出援手輔助非洲的國家。在地球『縮小』的今天,非洲那些國家與我們之間看似遙遠不相干,其實不然,像AIDS與石油,它們不正影響我們日常的生活嗎?

10/0/07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為何會有強國、弱國之分?
為何有些國家可以天下為公,有些只是說說而已?
民主是答案嗎?
民主了半天,也會逆轉為極權。
這些屬於全人類的秘密,也許有人知道,這秘密卻是他或他們內部流轉的「不傳」。
我對於這些秘密,非常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