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獨白

前些天,烤了一隻火雞補慶感恩節,餐桌上女兒問:以1到10為計,你的智慧跟一般人相比,你的指數是什麼?在座的家人毫不含糊的都自視頗高,席間『有些人讀到博士,但對於他本行之外的人文常識,一翹不通,說話無趣』,『真的,那些會唸書的人,不見得會思考』,『和專家談天,除非是聽他論說,別人沒有機會說話』,這些批評不絕於耳。讀者是否有此經驗不得而知,至於我家人是不是『酸葡萄』的心態,哈,那就任君裁定了。
二十多年前的一個晚上,兩位朋友帶領他們教會詩班,到家裡唱詩歌祝我們聖誕快樂,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當時的感受:感動、尷尬、雞皮疙瘩以及不知如何回應的總和;那是這輩子唯一的經驗,朋友帶著上帝之愛,專程到家裡來,藉歌聲傳達祝福。那時候,在異鄉,我先生即將畢業,面臨沒有恰當的工作身份,卻需要找一份安家立命的工作,正是茫茫人海無處為家,流離感揮之不去的苦難期間,朋友這樣的祝福,確實讓我感動;跟隨著參加教會的禮拜、查經,數次之後,我體驗到,與其說是對上帝的感恩祈求,不如說我更感動朋友之間的互相照顧;但若友誼的建立,是以教會為唯一的橋樑,那麼我無法以『奉獻給上帝』為名,捨棄『自我』。我可以要求自己遇到困難,盡我所有的能力去克服,但我無法接受常常禱告,把困難交給上帝,這看似簡單的心態與指令。二十多年前這樣想,因而不能繼續安心的行禮拜查經的『儀式』,二十多年後,我依然無法將『一切』交給上帝,但我比較能同情別人為了社交,為了歸屬感或是為了孩子能上『主日學』,參與教會的活動,而不是因為信仰感動受洗。
每一個人都有權做自認對他好的抉擇,尤其是個人的宗教信仰。偏偏有不少人對於宗教有一股因為他『得救』,他也要他的朋友、親人都得救的幹勁,談話不離傳教,他禱告你也要低頭,為的是往生之後在天堂大家還能相聚,依然是朋友親人不寂寞。唉,在人間,有什麼比互相尊重,自在相處,更好的生活智慧?為人子女媳婦,或應朋友邀請,我會陪家人到廟宇燒香,到教堂禮拜;於前者,短短幾分鐘內,自自在在地祝家人平安健康,我也曾忘我在尼姑誦經的呢喃,氣氛的安靜裡,至於後者,我還在尋找一位讓我有不虛此行的佈道者,常常讓我更感興趣的是詩班的詩歌,尤其是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的時候,只有美麗的和聲繞樑與我同在;也許昇華的寂靜是我理想的信仰,心靈的純淨。
達賴喇嘛曾經說過,世界上有些人不必有宗教信仰也能充實自足,有些人需要信仰讓心靈得到寄託,兩者雖不同卻無高下之別。他不愧是宗教的高手,他能以普世人的觀點來看宗教,真神不是唯一,信仰沒有獨尊;雖然他的轉世說我無法理解,以一個普通人的立場而言,他對人世的情愛、婚姻、金錢觀,既平實又懇切,讀他的書,不覺得他在傳道,聽不聽他的,選擇權在我,很有儒家思想『為仁由己』的味道。上天堂下地獄都是一種推測,也是一種誘因,但是若無法從自己的內心反省,認定仁義之理,而以行動來實現,一切的言論信仰都是空洞的;有一本書是這樣說的:一生的做人道理,在幼稚園時,老師都已經教我了。五歲以後的那一生,就是以行動來表現生活智慧的實踐了。說到幼稚園,十二月初,時代週刊一篇有關幼稚園教育的問題:現在很熱門的生意是學齡前或幼稚班課後的『補習班』,不是與同伴一起玩當中,學習做人處事之道,而是一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以後的學習競爭能力,以為早一點學得唸書演算的技巧,將比別人多一分踏進優良大學的能力;小兒心理學家紛紛出來辯說這種『惡補』ABC,123的功過。看來幼稚園的教育將在小小兒童的心靈上強加許多父母、專家、生意人等複雜的心態動機了。回頭看那些只知道自己的理論,不懂欣賞別人學養的博士,如果父母讓孩子早一點入學,忽略了玩樂當中學習相處之道,努力研讀修得一身武功成為博士,卻讓我家人在餐桌上議論為不會思考,自我中心,那些父母的苦心還真白費了,恐怕也不是父母樂見的遠景。
我曾經注意聽牧師講道或飯前禱告, 但是內容空洞,使我無法專注,常常來不及說『阿門』。我不懂明明是我周遭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做好份內的事而使得社會得以運轉,但是我很少聽到教會的人感謝旁邊的人,總是把感恩加寵給至高無比的上帝;比如颱風剛過,一位牧師在三十多分鐘的宣道上,列舉上帝疼愛祂的子民的種種現象;在短期內,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也是上帝顯愛之一;對於那些不眠不休加班修護的電力員工,卻隻字不提。在美國、在台灣的教堂裡,我都曾努力的在牧師的佈道裡尋求意義,但是聽道讓我感到乏味,我是達賴喇嘛口中那些不需要宗教的人之一吧。陳之藩有一篇文章提到,生活在世,我們在衣食住行上的方便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不能一一致謝,在這種不知向誰道謝的感念下,我們的習俗說成:謝天謝地。天地何其大,天地所包容的,我們全謝了,不必只給上帝獨美,我喜歡這樣的感恩。也許此文會讓一些讀者覺得我冒犯上帝,其實上帝是無辜的,而是一些上帝的子民傳愛有些偏差。如果您也有同感,我誠心說一聲,謝天謝地。

12/16/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