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殘廢的記憶

剛從財務顧問公司回來,許多財務的狀況我都能一一回答,因為過去兩年,我做了詳細的紀錄,知道這些數字的意義。但我不能預測二三十年後,是否還有『敏銳』的記憶力,或者更嚴重的說,那時我是否還有記憶的能力?曾經在報上讀到一些真實的故事:有些人才50多歲,加減乘除的計算全部忘光,不能處理日常生活的開銷帳目;有些人眼睜睜的看著父母忘記他們的名字,不記得他們之間的關係。很久以前,人家說『人生70古來稀』,今日醫學發達的結果,80歲的阿公,阿婆比比皆是,而正是這個80關卡,種種的老年遲緩現象一一顯現,前幾天一位好朋友悄悄跟我說她的母親有早期的健忘症。朋友還說因為讀書會討論過那本書,讓她警覺母親的異樣,及早就醫…。她說的那本書就是:『Aging with grace』 by David Snowdon Ph.D.
Dr. Snowdon是一位傳染病學家,主要是研究如何預防疾病,藉比較健康人和病人之間的不同,找出病因,希望能做事先的預防。從事研究工作,不管是醫學或高科技,都有學術技術交流,在一次討論會的午餐間,他與擁有流行性病學碩士學位的修女Nora論及個人的工作性質。談話中他察覺到修女的安養中心是一個理想的資料來源,他即時表明合作研究的意願。由Sister Nora從中牽引,Dr. Snowdon得以認識Sister Carmen。作者向Sister Carmen解釋他的專業,因為修道院裡規律的生活環境,他希望藉由比較在規律生活環境下退休修女的生活、健康紀錄,對老年的健康做進一步有系統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出一些線索,來解釋為什麼有些修女到八九十歲還是心智健康,而有些修女六七十歲就記憶混淆。Sister Carmen贊同這樣的研究,但是有一個條件,要求Dr. Snowdon尊重參與者的資料,不要把這些資料只當作數據看。1986年開始,因Sister Carmen的支持,Dr. Snowdon得到School Sisters of Notre Dame 裡,年齡從75到106的678位退休修女的參與。
這位傳染病學家觀察之後,第一個報告以修女的教育程度,來解釋老年時的身心狀態:受教育愈高的人,他們的晚年比較健康長壽。這種學術上的論點在修女晚年安靜的心裡,引起很大的困擾。修道院裡,她們不興作『人人平等』的抗爭,工作是指派的,服從是應該的,受教育的機會是不均等的:總要有人負責煮飯,掃地,洗衣。這研究報告竟然把修道院裡行之多年『各盡其所』的奉獻,以冷酷的數字否定服務的精神,許多修女退出研究計畫。直到1990年遇到 Dr. Mortimer而有了轉機。Dr. Snowdon採取Dr. Mortimer的建議合作,專心於Alzheimer Disease的研究,後來成為有名的『The Nun Study』,『修女專案』。
早在1901年德國法藍克福的一個精神病院裡,Dr. Alois Alzheimer 有一個病人,他無法將這個病例歸類,它的病癥是懷疑別人,混淆時間,地點,方向,說話沒有倫次,沒有辦法處理多年來習以為常的生活。Dr. Alzheimer深深被這個病況吸引,得到病人家屬事先許可,1906年病人去世之後解剖大腦,發現這個大腦的外層,所謂的『Gray Matter』--專管人類智慧的腦細胞萎縮,腦神經糾纏,而且腦血管有硬化的現象。此病狀因Dr. Alzheimer的發現,而命名『 Alzheimer Disease』--『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
經Dr. Snowdon誠摯的道歉溝通之後,再次得到修女的信任與承諾,繼續合作。這兩位學者決定多方面進行研究,邀請語音學家, 心理學家分析這678位修女入院時,寫的自傳;營養學家,社會學家研究吃的食物及進食時的心態與環境。當他們認定研究腦解剖是必要的步驟時,參與的修女答應支持到底,願意死後提供腦做解剖研究。這個當初研究老年壽命健康的計畫,轉變成劃時代的『阿茲海默症』研究。他的研究結論是如果腦曾經有過中風或腦部受傷,年老時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會增加;此症通常是腦神經有黏結成塊,或組織糾纏成顆粒狀,致使神經與神經的交流萎縮,信息無法通達,先是記憶喪失,而後失去邏輯思考能力;而這種細胞病變從腦的entorhinal cortex部位起,延伸影響hippocapus直至腦neocortex部位,終於讓執行刺激、反應的腦細胞全壞死,成為只有軀體而沒有認知靈魂的個體。
為了避免腦受創傷,活動需要戴鋼盔時,千萬不要嫌麻煩。為了避免中風要降低血壓,膽固醇,不要抽煙;最讓人料想不到是,他們發現即使在二十出頭時,如何用語文表達心情,以怎樣的態度處理事情,都多少可以預測是否長壽,年老時是否敏銳;是否有能力描述複雜的事件,或語意造句的複雜程度,也能反映這個人晚年的心智;強調如果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不要輕易放棄,接受新的技術訓練,心智的遊戲,打牌、猜字等都能刺激腦細胞,不斷的學習,讓新事物刺激我們。注意身體健康,定期運動,預防糖尿病,注意飲食營養的平衡,建議吃煮過的蕃茄,深綠色的蔬菜。持有積極開朗的生活態度,和外界,朋友保持聯繫。若是老年單身,不要天天孤單過日子,到老年中心參加社團活動,約朋友吃飯、唱歌,讓生活多變化,保持心情愉快。 如果家庭有此症的傾向,專家建議做基因分析,早日做以上多項的預防。
在今日的醫療體制下,許多疾病發現的早,都有治癒的希望。但是若得到此症,好比被宣判『慢性死刑』,快則5年,慢則15年,病情是每況愈下,對病人、家屬都是殘忍的傷害,只有得此症的家屬才真正瞭解承受的重擔。做為子女的人,要如何做身、心及財務上的準備?是否趁父母都健康時討論這議題,『萬一』不幸臨生,他們的意願是什麼?我們如何幫忙?報上有一則故事:一對夫妻最大的願望是退休後旅遊世界;不幸丈夫得病,肌肉萎縮,能思考、聽,但無法說話,或表達示意。整天躺在床上,太太看在眼裡痛在心上,既然不能和命運討價還價,怎麼把丈夫的剩餘人生添加『意義』?周遊世界的夢被命運扼殺,那麼就把世界請到床邊來:她登廣告徵求世界的遊者,到丈夫的床邊講故事。許多應徵者說看到這個廣告好像聽到一個召喚,激發他們分享故事的動力。也許在這個例上,聽者與說者處在沒有認知交集的兩條平行線上,但是根據這位太太說,每次聽過故事的晚上,她可以感覺到他的安寧,而她比較心安。
1994年,美國總統雷根上電視說他有『阿茲海默症』,10年後去世,飾演『賓漢』的有名演員,卻爾登賀西頓,正與此病魔搏鬥中,『阿茲海默症』,讓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在殘酷的失憶中默默連結逼近,如今朋友的母親也遇到了…。

9/9/07

後記:卻爾登賀西頓,他於2002年得此病,六年後於2008年4月5日去世。他飾演的米開蘭基羅,摩西,賓漢將成為絕響。

沒有留言: